摄像师:王晓晓、皇甫万里编辑:实习生叶恒熙 【观点摘要】 ●“十四五”期间,民营经济整体实力显着增强,可以概括为“两个92%”:民营企业占企业总数的92%以上,民营企业占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的92%以上。 ● 民营经济活力的秘诀在于“加减乘除”的四次运算:融资“加”,负担“减”,变“乘”,障碍“除”。到2024年,中国将出现372家独角兽企业,总估值将超过1.2万亿美元。 ●“十四五”期间,通过5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的迭代发布,清单项目由2018年的151项减少到2025年的106项。当“杭州六小龙”等一批科技独角兽登上国际舞台,当电子营业执照在手机上被调用超过6亿次,当3万亿元大项目向民间资本敞开大门……这些生动的场景共同勾画出“十四五”期间民营经济将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带来的新动力。国家发改委国家信息中心未来产业处处长永军走访经济高质量发展专家表示,进入“十五五”时期,深入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的关键是更好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引领作用,聚焦民营企业急、难、急的问题,推动“体制机制改革”。推动民营经济做大做强、做大做强。二是充分保障各类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平等受法律保护,保护民营企业产权。依法维护企业家权益,继续打破市场准入壁垒,全面落实公平竞争政策和制度,完善社会信用激励约束机制,让民营企业更有信心做生意o 在广阔的舞台上展示自己的才华。三是充分发挥各地区各部门民营经济支持政策合力,及时回应民营企业关切和利益,持续完善资金、人才、土地、数据、算力等要素保障,持续完善支持政策直接准入机制,持续完善政策沟通和预期引导,加快打造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 “十四五”期间,民营经济整体实力显着增强,可以概括为“两个92%”:一是民营企业数量占企业总数的92%以上;二是民营企业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占比超过92%,达到42万多家。 “两个92%”背后我这是一系列改革措施的结果。一是投融资“加法”改革。 “十四五”期间,各地各部门为民营企业量身定制投融资政策,推出了支持民营企业积极参与“两新”“双重”活动等。到2025年,推动民间资本项目超过3200个,涉及项目总投资超过3万亿元。又如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推动信贷资金“直达基层、快捷便利、利率适宜”,因勤免制度而推出普惠信贷。 “十四五”期间,民营企业贷款增速高于各类贷款平均增速1.1个百分点。二是“减法”改革,减少e 企业的负担。 “十四五”期间,各地官员将围绕“做好事”,优化涉商政务服务,持续降低制度交易成本。比如,我们继续推进减税降费政策。 2021年至今年上半年,经济中私营纳税人减税降费总额7.2万亿元,占减税降费总额的72.9%。中小微企业减税降费总额6.3万亿元,占比64%。又如扩大电子营业执照的适用范围。电子营业执照下载量达3.7亿次,累计使用量超过6亿次,有效便利企业和群众创业。三是“再生产”变革驱动的变革。 “十四五”期间“十二五”期间,各地各部门将支持民营企业开展国家重大科技活动、建设国家科技创新基地、参与战略领域国际科技竞争。各地各部门也积极支持民营企业投资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同时引导更多耐心资本“早投、小投、长投难技术”,长期陪伴民营企业成长。以杭州六小龙为代表的一大批独角兽企业站了起来。到2024年,中国将出现372家独角兽企业,总估值将超过1.2万亿美元。第四是营商环境“十四五”期间制定的民营经济发展法,出台了民营经济促进法。d、实施公平竞争评价规定,构建全国统一市场。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具体来说,通过5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的迭代发布,清单项目从2018年的151项减少到2025年的106项。“清单越来越短,市场更加开放、更有活力。”重点整治4218条妨碍全国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规定和做法,民营经济活力不断释放。